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,荒年以平价售出,以平粮价;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,以防灾荒。政治上实行法治,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,奖励有功国家的人,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。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《法经》,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,现已失传。《法经》早已不存,唯桓谭《新论》中有关于《法经》内容的简述,《晋书·刑法志》也有类似的记载。《新论》已亡佚,桓谭介绍《法经》的一条保留在明人董说《七国考》之中,是我们今天了解《法经》的重要依据。李悝在魏国的变法,是中国变法之始,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,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,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,铺平了道路。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、吴起变法等,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。
选贤任能,赏罚严明。李悝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,提出“食有劳而禄有功,使有能而赏必行,罚必当”的名言。李悝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,要“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”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腐朽落后的世袭制度的挑战。由于废除世袭制度,一批于国家无用且有害的特权阶层的人物被赶出政治舞台,一些出身于一般地主阶层的人,可因战功或因其才能而跻身政界,此举实际开创了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的斗争,为以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开辟道路。这样改革的结果,大大削弱了魏国的“世卿世禄”制度,以后的封君在封国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,只衣食租税;官吏制度有所改善,政治情况较好。
魏文侯对李悝说:“先生曾经教导我说:‘家贫就想得贤妻,国乱就想得贤相’'。如今要安排宰相,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,这两个人您看怎么样?”李悝回答说:“我听说,卑贱的人不替尊贵的人谋划,疏远的人不替亲近的人谋划。我的职责在宫门以外,不敢承担这个使命。”文侯说:“先生面对此事就不要推辞了。”李悝说:“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缘故。平时看见他亲近哪些人,富有时看他结交哪些人,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,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,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,有这五条足能决定谁当宰相了,何需依靠我李克呢!”文侯说:“先生回家吧,我的宰相已经决定了。”
李悝快步走出去,到翟璜家中拜访。翟璜说:“今天听说君主召见先生去选择宰相,结果是谁当宰相呢?”李悝说:“魏成子当宰相了。”翟璜气得变了脸色,他说:“就凭耳目的所见所闻,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?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推荐的。君主对内地最忧虑的是邺郡,我推荐了西门豹。君主计划要攻伐中山国,我推荐了乐羊。中山攻灭后,派不出人去镇守,我推荐了先生。君主的儿子没有师傅,我推荐了屈侯鲋(fù,付)。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!”李悝说:“您向您的君主推荐我的目的,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来谋求做大官吗?您怎么能跟魏成子相比呢?魏成子有千钟俸禄,十分之九用在外边,十分之一用在家里,因此从东方聘来了卜子夏、田子方、段干木。这三个人,君主把他们奉为老师。您所推荐的那五个人,君主都任他们为臣,您怎么能跟魏成子相比呢?”翟璜迟疑徘徊后拜两拜说:“我翟璜是浅薄的人,说话很不得当,我愿终身做您的弟子。”
李悝在魏国实施变法过程中,身兼大法官,审理案件。有一天,和以往一样,这个审理的案件也不算复杂,但被告人在审问中主动招出了三年前的一场谋杀案。案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,本来是件好事,但李悝的脸却变得煞白。由于三年前那案件现已结案了,也是他亲身审案的,也就是说有一个人在三年前被误判为凶手并处决了,由于李悝的误判,害死了无辜的人。李悝为此束手无策,依照他自个定下来的《法经》,这是死罪!最后,李悝写好遗书,自杀了。李悝最后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,对他来说,或许是件幸事,也充分说明李悝变法已经成功了,按法办事。
然而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次变法,如商鞅变法、王安石变法、戊戍变法等,这些变法的目的都是想让民富国强,可是结果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。不仅新法被废,而且自身都难保,好一点的是罢官流放,运气不济的就会身首异处。历史上的那些变法,对于个人来说,大多数来说都是失败,但是对于国家来说,却是成功的。商鞅变法之后,秦国走上强国之路,灭六国,统一中国;王安石变法之后,使北宋的经济有所复苏;戊戌变法之后,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。不管是变法成功的李悝,还是那些变法失败的后来者,都是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